灯罩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灯罩厂家
热门搜索:
产品介绍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介绍

2021年快结束了,还有人在当“啃娃族”?

发布时间:2022-07-05 09:09:07 阅读: 来源:灯罩厂家
2021年快结束了,还有人在当“啃娃族”? 2021年快结束了,还有人在当“啃娃族”?

年底了,奇葩新闻又在冲kpi。

视频博主【小妞日常】,主营内容是一个妈妈对自己一对儿女的生活记录。最近,博主拍了一个"12岁的哥哥和小女儿睡同一被窝"的视频,引得评论区不得不怀疑,这当妈的到底是什么心态?

疑似内裤

随着当地妇联介入,大家发现,拿着自己的孩子当拍摄素材,包装成网红赚钱的家长,真的是费尽了头脑。

这群人被叫做"啃娃族"。在当网红这件事上,确实人人平等,即使是小孩,也有儿童网红博主,一样能接广告、打赏,所以催生了许多家长,用小孩的日常当流量变现的途径。

娃的一百种吃法

在调查结果表示,"小妞日常"里,大家对哥哥是否存在猥亵妹妹的嫌疑,都是网友恶意剪辑后,网友们并不买账。

博主虽然已经被封号,但还是有很多网友不爽,于是对"啃娃"博主们发起了冲锋。有很多儿童网红,比小妞日常的主人公还要小很多。

3岁的网红佩琪,被爸妈养到了70斤。视频里,她经常说自己不想吃了,但是妈妈还是会继续给她添饭,而且视频的标题也很钓鱼,感觉爸妈可能是uc离职员工。

在被大量投诉之后,佩琪的家长说她本来就是巨大儿,出生就有9斤,而且视频只赚了几百。

这就让人有点纳闷了,那家长为什么不自己吃成巨大爸妈当网红呢?那或许账号还能长命百岁,不至于只赚了几百就被投诉到下架了。

佩琪的爸妈是在变相鸡娃,只不过鸡的是娃的胃口。像这个1岁穿着尿不湿做菜的小网红,则可以称得上是自鸡了。这位小朋友的家长,说孩子是因为自己喜欢,所以非要想下厨房。

我相信有人生来就喜欢创造美食,但还是有点好奇,请问在这种极容易接触到滚烫开水、明火、刀具的环境下,锻炼出来的是孩子的什么技能?对下厨房的肢体记忆?总不能说是激发人类对于守在火种边上,才会有安全感的原始特性吧。

总得来说,啃娃博的主营内容无非两大类,一种是吃,一种是穿。

如果要在两个桃子里捡一个相对来说较好的,那吃播好歹还处于拿着孩子作恶的低级阶段,而打造时尚儿童的成年人里,有些则是以宝贝之名,行成人之事。

之前某网店拍摄的儿童内衣广告,刻意放大小孩的隐私部位,而且会要求儿童模特拍一些很成人化的姿势。

店家有问题是板上钉钉的事儿,但这种拍摄,难道家长都不去陪同的吗?如果家长在场,他们也觉得Ok?爸妈除了收钱之外,其他的事儿都甩锅隐身吗?

还有些家长,为了履行乙方的任务,也真是没把网友当外人,拍出大人都不好意思看的"日常"。

作为一个未婚未育局外人,我对爸妈怎么晒小孩的"纯欲风"、"心机妆"和吃播毫无兴趣。但如果有小孩自己录一个"爸妈给我发工资了,我计划如何花掉这笔钱",那我还是很感兴趣的。

所以,真的有靠孩子赚钱的爸妈,给孩子"劳务报酬"了吗?

孩子年纪小,也是有尊严的

靠孩子赚钱这事不止国内有,国外也有一位"小网红"莱恩,四岁时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录开箱视频,可爱的模样吸引了很多人观看,短短四年间成为2019年的"全球收入最高油管网红"。

每年进账近八亿元,他录制的内容好像很简单,只是开箱而已,但重点都是在帮各种产品做带货。

有媒体说他们是现代版"麻雀变凤凰"的版本,他的父母在狂欢派对中相识,生子后两年才结婚,母亲读大学时还曾犯过偷窃罪。

就是这样的父母,却因为有了个萌娃而一跃成为富人。

他们录的视频,看起来没有什么伤害儿童的地方,但即便是这样,国外公平交易委员会还是出手干预,认为这些广告侵犯了孩子的隐私,容易让他们沦为犯罪者侵害孩童的工具。

你看,"晒娃"这件事里,"职业"和休闲就是两码事。

正如我们在大型网游中会觉得"伐木"如上班,疲惫不堪,一次两次的拍摄可以是随手拍,让孩子当一个系列视频的主角可就不一样了。

大家在APP上对着萌娃哈哈大笑的时候,很少想过那个娃愿不愿意。

还有那些被迫反复做出"馋哭了"表情的孩子、在镜头前暴饮暴食的孩子、作出一副成人模样开黄腔抽烟扮演社会人的孩子……他们又收获了什么,失去了什么?

更不用说,这之中还容易滋生虐待和非法控制。

最近有新闻提到,三名男子强迫精神残疾的女孩做低俗直播,引起舆论的哗然与愤怒。这类极端的案例其实折射出一些相对更"温和"的风险——

精神残疾者缺少反抗控制的能力,低龄儿童不也一样么?面对家长的贪婪和胁迫,他们和新闻中的少女一样,没有说不的权利,甚至连控诉都做不到。

孩子虽然年纪小,但也是有尊严的。

在他们还缺乏反抗能力的时候,就用强迫控制碾碎他们"自主"与"自尊",这本就不合适。况且所谓网红的红利,更多时候只是让父母等受益人过得更好,孩子自己是不舒适的。

他们也许没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,但那种被当做工具的感觉,绝不会被一个"为这个家好"的理由轻飘飘地遮盖过去。

这样的网红孩子,真的会觉得童年"赚钱"的经历有趣吗?我对此表示强烈的怀疑。

如今的成年人总喜欢谈自己的"原生家庭阴影",可我们却对那些正制造"原生家庭",却总是缺乏足够的敏感,任凭同样甚至更恶劣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发生。

E姐结语:

这样的话题说多了,还是得绕回平台引导上来。

网红娃和精神残疾女孩被迫低俗直播的新闻,让我想起了某些平台早期群魔乱舞的样子。

当时面对直播这个新事物,许多人不知内容创作为何物,做了大量不知所以的"超土味"直播,吞铁钉、狂饮白酒、无保护杂技,甚至直接在镜头前自残……引起传统媒体惊诧之后,平台整顿,这股带着贫瘠和血腥味的"超土味直播"风气才渐渐止息。

各大平台的视频内容从来也不是"自由生长"的,也没有任其野蛮生长的道理。

在我看来,"网红娃"的问题比当初的"土味妖风"更简单一些,很多主播一开始真的因为是眼界等问题,不知道如何吸引目光,于是土法上马,照着三俗惊悚的方子都来一遍。可网红娃的制造者们,显然是知道什么有流量的,并不是对育儿无知,只是不在乎。

这种情况下,平台理应表现出"在乎"的态度。不要放任未成年为主角的视频根据流量算法大热,降权重,不接受推广……但我们在诸多"问题网红"身上能够窥见平台对流量这个金标准的无底线迎合。

事实上,我不认为短视频平台不好,内容创作是可以被引导和约束的,通过不断完善的评价指标,可以促进内容创作的规范化。在这方面,平台的能力比它们自己宣称的要强得多。

当然,从业者总是喜欢钻空子,比如鼓励长时间直播,就会出现一大批一天10小时以上的劳模型主播;如果平台设置了"完播率"指标,则会让许多视频越做越短。但这些过长和过短,都在妨碍优质内容的生成。

所以平台和数据评价鼓励什么样的创作方向,是和创作自由度同等重要的问题。我们只抱怨内容Low没用,如何让优质创作者赚到钱,如何让低俗传播者受到惩罚,是平台和公众舆论该思考的问题。

俗话说"好水养鲫鱼,恶水养蚂蟥",是有道理的,公众欣赏水平与作品质量相互影响。我并不觉得我们的观众天然是养蚂蟥的恶水,也不应该把问题一昧推到"水质"上。

古早电影《门徒》里刘德华饰演的毒贩子也是这么为自己开脱,"是那烂人些人自己想吸毒,和我有什么关系?"

——并不是的,瘾君子自己不对,提供服务将毒品"推送"到他们面前的毒贩才是犯罪的首恶。

同样地,低俗内容的大量传播,更多是内容制作者与推广者的问题。那些孩子吃播或者未成年人抽烟喝酒、充满社会腔调的作品,观众真的就是"喜欢看"才上首页,而不是买了推广造出来的网红作品么?

退一步说,即便真是看的人多,它们也不配流行。

充分考虑对未成年人的伤害,正如我们拒绝虐待动物、裸露一样,去拒绝这样的潮流。

制造怎样的"网红",这应该是一件可以选择的事,而不是风往哪边吹,草向哪里倒。

今天的深夜话题是:

你如何看待"啃娃族"?

来评论区说说吧~

五月五h5模版
企业会展h5模版
节日祝福邀请函
手机海报